实时监测、平台对接……普陀“织”起了一张智慧严密的防疫“网”→
随着返沪高潮的来临,居家隔离的人员数量也与日俱增,基层社区的“人肉”看防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避免隔离人员的“失管失联”现象?智联普陀最近放了大招,将物联网应用到了基层的隔离防疫管控工作中,为连战疲惫的基层人员减了负,为隔离在家的居民行了方便,为社区布下了一张智慧严密的防疫网。
“物联赋能”
基层防疫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
一块无线电子门磁传感器,掌心大小的物联网设备,只需在隔离人员的入户门上进行简单安装,即可全天候监测隔离人员的开门情况并实时反馈到系统后台,隔离人员一旦开门,系统则会弹出报警提示,实时反馈到监测的后台,也会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社区居委会的相关负责人。
隔离人员的进出户由此得到了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科学的监护。
“起初,我们的社区干部、志愿者、楼组长通过分片包干、结对服务的方式,负责相应的隔离对象,不定期要打电话、上门走访、巡楼,与隔离对象保持联系,告知他们不要擅自外出,给他们送生活物资,帮助扔垃圾,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会遇到不配合,也不可避免有‘防不胜防’的情况出现,要做到100%杜绝隔离人员擅自外出的情况,谁也不敢拍胸脯打包票。”曹杨社区桂杨园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设置了传感器之后,原本多人结对服务一户隔离对象的,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全区的隔离对象有效监管起来,还大大减少了我们上门巡查的工作量,人员的压力大幅减轻,人力运营效率大大提升了。
居委会
工作人员
隔离不隔爱,隔离人员的生活便利也在这套隔离监控系统的考量范围内。
工作人员
目前系统为隔离人员设置了每天两次的扫码开门额度,居民通过手机扫码的形式,可以预报通知工作人员自己有扔垃圾、收取生活用品等开门需求。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传感器装置是根据隔离户的真实地址而“一户一定制”的,详尽地记录了隔离人员的开门次数和开门时长,“不仅在基层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相关数据,咱们的区、街道层级都可以实时看到相关的数据,这对在全区层面掌握防疫的动态和情况都起到了一个实时大数据的作用。”
目前,这一无线电子门磁传感器已在石泉路街道、真如镇街道、曹杨新村街道等街镇的隔离户进行了安装使用,智能设备的引入,减轻了社区防疫的人力压力,优化了人员配置;设备终端还与“普陀智联城市大脑”平台进行对接,以“物联网+网格化管理”技术将社区物业的基层防疫工作纳入了全区的智联监控系统中,真正实现了基层防疫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
“先群众之忧而忧”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
“普陀智联城市大脑”平台是普陀区委、区政府开发的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平安建设的智慧系统。从2018年10月1日第一期正式试运行开始,迄今已覆盖了普陀区内25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的全部住宅区域。
“这一次疫情严峻,我们就想着和咱们的网格中心合作,利用科技智慧手段,为我们的社区防疫做点事。”区科委副主任王蓓告诉记者,“这一次的门磁传感监控系统脱胎于咱们之前的入楼门禁传感器,区内每个小区入楼的一楼都有一道统一的门禁,这里我们放置的传感器是监测‘关门’这一动作的,如果长时间门都没有关上,小区的相关负责人会收到相关提示或报警信息,他们会及时前去处理,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而针对疫情防控的隔离监控传感器则是监测‘开门’行为,产生报警提示。”
相较于传统城市管理中的“群众反映问题-被动应对”的模式,智联普陀的设计初衷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主动发现问题-派单解决”的新模式。“在群众还没有发现问题之前,咱们就可以通过24小时的传感设备监控、发现问题,并通过网格区域责任落实到人,主动解决了问题。”王蓓告诉记者。
这一“先群众之忧而忧”的服务理念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没装传感器之前,全靠咱人力,隔离户一出门,隔壁邻居的电话就打到居委会,我们马上联系片警上门核查。”从年三十至今连续工作20多天的品尊国际党总支书记沈馗告诉记者,“每天像抓精灵似的满小区跑,被动地‘应战’,疲于奔命,大家的压力很大。”
有了隔离监控系统之后这一境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在小区居民担心返沪人员不遵守隔离规定,风险在小区内传播之前,我们就将群众的这一忧心“扼杀在摇篮里”啦,设备一装,隔离人员不会出现失联、失管现象,工作人员不用担心因为自身体力不支出现遗漏和疏忽,小区的居民也多了一重技术的安心保障。
居委会
工作人员
“三驾马车”
打通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智联普陀”的运营中心是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那么日前已覆盖全区的11.3万个、26种类传感器,就是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24小时不间断地感知着社区居民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有异情、发警报、速处理、悦生活”的智慧生态圈。
26种传感器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得以应用于46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据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联普陀”的设计聚焦在“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功能,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联通“区(委办局)、街镇、片区”三级平台架构,依托片区网格管理站,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的监控、受理派遣处理新模式,推进城市智慧发展。
“末梢神经”的“触角”走向了居民生活的身边,真正打通了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说,针对独居老人,我们的门磁统感应器可以监测门的开合情况,红外感应器可以识别探测老人的活动状态,无线烟感设备可以监测可能发生的火情;无线可燃气体监测检查可能由于忘关煤气或天然气发生的燃气泄露等等。一旦传感器监测到数据异常,就会实时发送信息和警报到小区的相关负责人的后台、手机上。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城市生活里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在此次疫情期间,隔离人员更是体会到了物联网带来的“足不出户、服务到家”,真正做到了隔离病毒不隔爱。在石泉路街道,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了“饿了么”“叮咚买菜”“京东快递”等平台,联系企业专门安排了从未离沪的健康骑手,发放了定制的街道通行证,专门为隔离家庭配送外卖、快递。“隔离家庭都很配合,既保障了个人生活,也方便和谐了邻里,安全了社区环境。”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长寿路街道,依托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嫁接”出了新应用:“街道城运系统疫情防控专题功能模块”。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系统上线后,原先需要纸质填写的疫情防控摸排表,来(返)沪人员信息表等多种表格只需录入手机政务微信客户端,即可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智联普陀的后台,长寿路街道辖区的129个居民小区、50幢商务楼宇(园区)、沿街商铺的人员的摸排和消毒等所和疫情有关的工作安排等信息将集中显示在街道网格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系统的应用直接减少了填表的数量,同时通过对及时有效和针对性更强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判,能快速锁定重点区域和人群,为制定疫情管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物联战疫”刚刚开启,预期下一步将陆续在普陀区更多街道全面安装投入使用,“智联普陀”的下一步规划也将从住宅区域、公共区域逐步推广至商业区域的应用中。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